琶洲三年五次规划八次调整
广州市政协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,形成了《优化“一江两岸三带”景观带建设中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
报告指出,流域开发需强调规划稳定性,可是规划缺乏稳定性,波动大,例如琶洲,三年五次规划八次调整,先后提出广州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地区、会展总部功能区、国际会展中心区、依托琶洲打造成洲际会展中心城市、世界第一会展城、广州大CBD等总体规划目标,对琶洲西区提出互联网集聚区、总部商贸区、广州紧凑型新CBD、科技创新枢纽等区域发展目标,着力点不稳定。
生态承载能力超标17倍
报告还指出,广州生态景观条件较好,但生态格局破坏日益突出。广州市城市“骨架”已过于拉伸,越秀区、荔湾区、海珠区、天河区4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超过60%,超过国际生态宜居警戒线2倍。
报告指出,采用国际通行的计算模型,核算广州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情况来看,2012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3.2ha/人,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.19ha/人,生态足迹相当于生态承载力17倍,人均生态赤字相比2000年扩大7倍,生态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。
交通干线噪声超标严重景观同质化严重
报告显示,近年来,全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严重。此外,广州的沿江景观,过于强调人工干预,很多区域越来越趋于同质化。珠江沿岸很多建筑千城一面没有广州特色,沿岸岭南文化缺乏有效反映,彼此相互孤立隔绝,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印象,无法形成组团优势以及岭南特色的文化历史氛围,城市个性塑造尚未凸显。
建议:试行留白机制
报告指出,随着时间的推演,人们对城市的期望会发生巨大变化。为此建议试行留白机制。事实上,准确判断未来空间、时间、生态的概念越来越难,为应对传统的规划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,清晰的路线反倒可能成为未来建设的障碍,三带的建设规划面积众多,建立先留白,再一点点地更新、阶段性地更新机制,践行习总书记“保护生态,留一张白纸”的理念,待后人研究清楚再逐步规划落实,想不清楚就留白研究,留给子孙后代去规划发展。
市政府:珠江两岸景观照明升级方案年底完成立项
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陶镇广通报了“一江两岸三带”景观带建设工作情况:正在推进前期报批手续的有车陂路-新滘东路隧道项目;已完成人民桥、江湾桥、海印桥、猎德大桥、广州大桥历史文化环境艺术提升的国际设计咨询工作,确定了优胜方案,计划对人民桥先行改造,总结经验后再适时推进。